电话:0871-65155151
Copyright © 2009-2018 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 云南省总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4404号-1
联系我们
传真:0871-65155151
E_mail:ynsgslbgs@163.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397号
新闻资讯
资讯详情
云南省工商联:凝心聚力担使命 驻村帮扶展新篇
近日,记者随云南省工商联“新闻记者进基层——走进孟连”主题宣传活动来到“边地绿宝石”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这里远山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眼前牛油果、咖啡、甘蔗、花生等“丰”景优美。
在记者见面会上了解到,省工商联自2002年开始定点挂钩帮扶孟连县,2015年定点挂钩帮扶芒信镇,多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坚决扛起帮扶责任,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共融,将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拉嘎村、岔河村乡村振兴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产业结“富果”
拉嘎村是孟连县牛油果主产区,种植面积3765亩(亩产值可达2万元),已成立1个村级合作社,以“3+3+4”模式(即农户土地入股获利30%,民营企业种苗和技术入股获利30%,国有管理公司、合作社和村委会获利40%),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
采访团来到“孟连芒信康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村民正忙着用机械设备分拣牛油果,据合作社负责人赵阿结介绍,孟连所产牛油果挂果时间长,营养物质丰富,采摘时间可持续大半年,收购订单和求购意向络绎不绝。
2022年5月,省工商联发挥“万企兴万村”行动牵头单位作用,发挥“省工商联+省光彩会+金融机构”平台作用,在组织调研后成功撮合农发行普洱分行与孟连县政府签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现已完成孟连县牛油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贷款3.2亿元审批,第一批1.2亿元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贷款已发放,助力孟连县加快推进“一县一业”牛油果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牛油果之乡”。
多年来,省工商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筹资金、争政策、请专家、上项目,促进了百香果、万寿菊、牛油果、肉牛等种植养殖产业发展。
“美丽南岭”换新颜
采访团跟随驻村工作队员们来到拉嘎村南岭小组走访重点监测户,村民们见到驻村队像老朋友一样打着招呼,边话家常边往村里走。
“铛铛铛……”村广场旁边铿锵有力的金属碰撞声不绝于耳,进入工坊,只见小伙们正在打刀具,火花四起,热火朝天。南岭制作刀具、农具是一项传统技艺,工艺考究,成品以耐用、实用受到周边市场青睐。“南岭拉祜民族农具加工坊”由省工商联协调资金50万元援建,目前创收超过42万元。
在重点监测户家,大家围坐在一起,工作队倾听他们当前存在的困难,为他们提高收入和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村民扎姆说:“我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懂的首先想到求助工商联的队员们,他们懂得多。”他表示,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住房的改善和村容村貌的变化。
曾经的南岭小组生活环境差,存在地质灾害隐患,2016年11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省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小组群众住上了安全、宽敞、舒适的安居房。住房问题解决以后,驻村工作队在南岭小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打造“美丽南岭”;积极组织各类文明评选活动,推进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从人畜混居的原始村寨变成了错落有致的美丽村庄,拉嘎村南岭小组的蝶变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写照,也是省工商联倾情帮扶的一个缩影。
“岔河夜校”育文明
2021年7月岔河村“两委”和工商联驻村工作队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思路,创办“岔河夜校”,邀请动员干部、专家、企业家、致富能手、驻村工作队员等现场授课,拓展党建引领、政策宣讲、特色产业、人文史地、健康知识、电脑操作、识字扫盲等课程,着力破解边远乡村缺知识、缺文化、缺带头人等问题。
9月21日下午,“岔河夜校”正进行第107期授课,驻岔河村工作队员董用正生动讲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课。“夜校通过两年多的运行,已成为一个品牌,是当地政策宣传的平台、农技培训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平台、民族团结进步的平台、干群交流的平台。”董用课后介绍道。
岔河村党总支书记岩戈说道:“夜校的形式很接地气,让村民能及时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农业技术等,对岔河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驻村工作队注重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为期三天的活动中,记者随省工商联驻村工作队深入探访驻地,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所挥洒的汗水。